一家被贴上“ST”标签的A股公司港联配资,竟然在8个月内被三次高价争抢!
ST新潮(SH600777)最近又收到一份117亿的收购书,价格比股价高出近20%。
这家公司既没有实控人,股权还极度分散,却因手握北美页岩油“宝藏”,让煤炭巨头和浙江民企上演“神仙打架”。
内蒙古能源大佬伊泰B股(SH900948)这次直接豪掷117.92亿元,想要买下ST新潮51%的股份。
每股3.4元的报价,比ST新潮停牌前的2.88元高出近20%,钱已经全部打进监管账户。
另一边,浙江金帝石油也不甘示弱,42亿抢购20%股权,摆明了要和伊泰B股“分蛋糕”。
这已经是ST新潮第三次被盯上。
去年8月,北京汇能海投曾想收购46%的股份,结果被查出和某些股东“暗通款曲”,计划直接黄了。
如今两家公司同时出手,股权争夺战火药味十足,中小股东们却乐了:手里的ST股突然变成“抢手货”。
ST新潮到底有什么魔力? 答案藏在它的海外资产里。
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拥有3个油田,其中两个是页岩油田,日产原油当量高达6.2万桶。
这些油田位于美国二叠纪盆地,相当于全球页岩油的“心脏地带”,光是探明储量就值200多亿。
更狠的是技术实力港联配资。
ST新潮用AI算法优化钻井,把单井成本压到同行的一半,2023年毛利率冲到58%。
对比国内三桶油平均35%的毛利率,这块资产简直就是“会下金蛋的鸡”。
财务数据也很能打。
2021年赚3.65亿,2022年猛增到31.27亿,2023年油价回落还能守住25.96亿净利润。
到2024年三季度,账上现金就有47亿,负债率降到36%,和五年前资不抵债的烂摊子判若两人。
但公司股权结构却埋着雷。
前十大股东加起来才占27%,最大股东持股不到7%,完全就是“群龙无首”。
这种股权分散的公司,向来是资本市场的“肥肉”,更何况还顶着ST的帽子——股价比同行便宜30%。
现在最刺激的问题来了:两家公司同时收购会不会导致退市?
根据规则,如果社会公众股低于10%,ST新潮就得摘牌。
伊泰B股倒是打了包票:就算触发退市条件,也会帮小股东按3.4元/股清仓,但股民们仍在担心——万一收购失败呢?
金帝石油的算盘也值得玩味港联配资。
他们只买20%股份,明显没想控股,更像是“搭便车”投资。
有业内人士透露,这可能和ST新潮管理层有关:现任班子用五年时间把公司从退市边缘拉回来,金帝或是看好他们的运营能力。
再看两家收购方的背景。
伊泰B股是内蒙古煤炭巨头,去年净利润超80亿,这次收购相当于押上全年利润。
金帝石油背后站着浙江财团,母公司金帝联合控股专攻海外油气田,去年刚在哈萨克斯坦拿下大项目。
资本疯狂背后藏着行业大趋势。
国内煤炭企业集体焦虑:新能源挤压传统业务,收购油气资产成了转型救命稻草。
而像ST新潮这种“在美有矿”的公司,既能对冲地缘风险,又能赚美元利润,自然遭哄抢。
中小股东现在面临选择题。
3.4元的收购价看似划算,但ST新潮净资产就有4.1元/股,有人觉得卖亏了。
还有散户在股吧放话:“两家公司打起来才好,说不定还能涨价! ”
监管层也在紧盯这场收购。
上次汇能海投因隐瞒关联关系被叫停,这次两家公司都要提交股东穿透报告。
知情人士称,交易所已经发了问询函,要求说明收购资金是否涉及杠杆。
油气行业的业内人士则提醒风险。
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受技术迭代影响大,ST新潮现在的成本优势可能被后来者颠覆。
再加上美联储加息导致融资成本上升,海外运营压力正在加大。
这场ST股争夺战还没到高潮。
伊泰B股和金帝石油的要约收购期分别到明年5月和今年5月,期间股价波动会影响股东选择。
有私募基金经理测算:如果两家收购比例合计达71%,剩余公众股刚好卡在9.3%,退市红线可能被精准触发。
ST新潮的管理层至今保持沉默。
公司官网照常更新油田产量数据,对收购案只字不提。
这种“淡定”反而让市场浮想联翩:或许他们早已预料到港联配资,手握核心资产注定逃不过资本围猎。
证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